首页

女王棉袜羞辱

时间:2025-05-25 10:11:30 作者: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:特色文创商品受欢迎 浏览量:98459

  阅读提示

  全国各地多所高校陆续宣布面向社会开放,受到城市外来务工者的广泛关注。《工人日报》记者采访发现,“带孩子逛校园”成为寒假期间进城务工人员的热门活动,各种趣味校园活动和教育资源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。

  “爷爷,我和妹妹去‘上’大学了!”2月20日,际冉带女儿向老家的长辈视频拜年,孩子激动地说起了寒假期间的经历。离开务工4年的北京后,际冉回到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照顾双胞胎女儿,她的心里一直有个念头:“要再带着孩子,来北京的大学看看。”

  就在2023年寒假来临前,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面向社会开放。《工人日报》记者采访发现,这受到城市外来务工者的广泛关注:不论是阶段性进城打工,还是已经在城市站稳了脚跟,这些务工者都期待带着孩子走进大学校园。

  逛高校成寒假热门活动

  “1月27日那天是周六,早上人特别多,尤其是家长和孩子。”际冉清晰地记得,带着孩子去北京大学的那天,校门外排起了长长的进校参观队伍,际冉一家人还特意在校门口合照留念。

  童年时期的际冉是一名留守儿童,父母常年奔忙于城市高楼的脚手架间,为孩子们打拼。初中毕业后的十多年来,际冉辗转昆山、深圳、北京等地务工。等到孩子们到了识字上学的年级,际冉选择回到家乡陪伴她们学习和成长。

  今年年初,得知丈夫春节要留在北京上班,际冉脑海中带着孩子去北京过春节的念头愈发强烈。“当时许多名校都宣布向社会开放校园,正好能带孩子去逛逛,借大学的教育氛围和资源给孩子开开眼界。”出发来北京前,际冉早早研究起大学参观攻略,等孩子期末考完试就立刻动身。

  “预约了复旦大学的参观,离得近嘛!”来到上海近20年的李鹏,也把参观大学列入了孩子的寒假计划。在外务工这些年,他对孩子读书并没有特别的目标和要求,但愈发感觉到开阔眼界的重要性,逛大学校园则是他认为最直观的方式。

  “大学面向社会开放,尤其是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开放,具有重要意义。”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郑淋议表示,开放的大学校园,让“走进大学”不再停留在进城务工人员和子女的“梦”与“想”。

  校园活动受务工子女喜爱

  未名湖和博雅塔,是际冉带孩子们参观的第一站。“湖上有很多人滑冰。”际冉回忆道,她给两个女儿租了冰车,后来又和其他游客一起拉起了“火车”,“把冰车连起来一起滑,像火车一样,还有人‘121’地喊着口号。”

  望着女儿们的笑脸,际冉觉得有些恍惚,古朴的博雅塔与雪白的未名湖交相辉映,年轻的身影在广阔的冰面上恣意玩耍,这曾是她上学时久久盼着的一天,如今在孩子们身上成为现实,“真好!”她感慨道。

  “你们也是来参观的吧?”际冉带着女儿离开冰场时,一位遛弯的老大爷叫住了她们,并推荐了一个“好去处”——生物标本馆,“里面有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标本。”

  孔雀、蝴蝶、丹顶鹤……各式各样的动植物标本令孩子们眼花缭乱,“她们趴在展柜玻璃前,一直问我‘这是啥’。”际冉笑着说,其实自己也答不上来,但好在展柜下方有文字介绍和二维码,“妮妮们还把标本跟老家的鸡鸭鹅比较,手舞足蹈地,可开心了。”

  “学校的一勺池、明德楼等等,都成了热门打卡点。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在校生告诉记者,今年1月开始,他和同学们明显感到校园里的游客变多了。

  记者留意到,“开放”成为近期越来越多高校的关键词。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,不少高校还着手在游览路线和内容上下功夫。例如,清华大学推出免费的官方游学,规划多条游览与讲解线路,为入校参观者讲述校园风物、历史故事;浙江大学早在去年3月15日便宣布向全社会开放校园;中国人民大学则免费开放了校内博物馆,游客预约后可直接入校参观。

  探索校园开放的公共价值

  得知多所高校开始面向社会开放,在郑州务工已10年的亚斌,在寒假期间带孩子去参观了清华大学。在他看来,让孩子趁此机会探索自己长大后想学的专业、想做的事、想成为的人,是此次参观的意义所在。

  对此,郑淋议也表示,进城务工人员带子女逛高校,一方面能激励务工人员投资子女教育的热情和力度,帮助子女成长成才,实现代际流动和阶层跃升,另一方面,有助于孩子们树立勤奋学习、追求新知的信念,“实现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理想”。

  “高校面向社会开放,释放了一个积极良好的信号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,高校本身就应该是开放的,社会亦应对此持有开放的心态。他建议,高校可以根据进城务工子女的实际情况,安排更多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,实现校园有序开放。

  “大学开放应当是一种有限度的、兼容并包的开放,其基本底线是不能干扰师生正常的教学、科研和生活秩序,核心要义是大学与社会的双向奔赴与共同成长。”郑淋议还提到,大学具有公共属性,其开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

  离开校园前,际冉给孩子们买了北京大学的明信片和徽章,“女儿们准备把纪念品带回老家,盼着将来有一天,她们能带着徽章再回到这里。”

  (工人日报) 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在贵州荔波闭幕

这也是中国代表队在该项目上,继2019年萨拉托夫世锦赛的第10名和2022年撒马尔罕世锦赛第4名之后取得的最好名次,再次实现了新突破。同时,也将中国代表队在此项目上的最快成绩记录提升了近4秒。

“中国红干椒之都”开鲁:火红事业带来红火生活

近二十年来,许多海外学者慕名来黄州进行东坡文化考察交流。如,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内山精也曾两次到黄州考察东坡遗址,萩原正树和芳村弘道两位学者同行而来。韩国檀国大学安熙珍两次来黄州参加东坡文化高峰论坛并考察,还有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朗诺、马来西亚大学潘碧华等多国学者,都曾因景仰苏东坡而追寻到黄州。

广电总局:治理电视“套娃”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见成效

北京大学博士生刘欣告诉记者:“我今天几度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。能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参加这样的活动,我内心感受到更加温暖。”

【中国那些事儿】外媒:受意识形态蒙蔽 注定无视中国经济亮点

今年,海珠区将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以数字经济强支柱,建设大模型创新应用示范区,设立百亿元产业基金,引育10家以上大模型应用领军企业。精心筹办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和数字经济产投峰会,持续打响“琶洲算谷”品牌。建成沙溪智算中心和智算联盟,实现算力规模超300P。提升树根互联、致景科技等6大产业互联网平台能级,推动3家平台企业上市、30家企业升级。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超25%。以都市工业铸底盘,强化“56433”发展体系,纵深推动“入园上楼”,加快打造小洲、仑头百万平方米智造基地,带动15个研发型项目落地。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引领活化中大纺织商圈,打造全市首个高定服装产业园。加速明兴制药等5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、数字化技改,虎头新能源等8家新引进企业全面投产,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%,工业投资增长10%。以会展经济促带动,发挥广交会龙头作用,延伸“会展+文旅”“会展+消费”“会展+招商”,全年实现会展业营收超60亿元,带动住宿、餐饮等行业营收超200亿元。

师生做客东南大学“樱花教室” 感受校园春天的美好时光

上海市实验小学邀请学生喜爱的儿童作家、戏剧和科技领域知名学者等学界名师走进校园,通过面对面聆听名人名家的故事,与他们互动交流,拓宽学生阅读视域,点亮学生成长梦想。学校形成以图书馆“万竹书苑”为“区”,以楼道漂流角、班级阅读角、走廊朗读亭、书画墙、海报屏等为“角”的“区角一体”线下阅读空间,师生在校内随处可阅读,随心享阅读,有力地推动了书香校园的建设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